一艘船一晚上就把防洪堤挖个大口,采砂获利10万元以上。供不应求,价格飞涨,利润高昂,最常见的砂石摇身一变成了“软黄金”,刺激着采砂业畸形繁荣。开采河砂堪称一本万利,投资规模小,技术含量低,随便弄一艘采砂船(包括挖沙船和吸沙船等),开上河道就能随地开采,挖完一片河滩,就转移到另一片河滩。一位业内人士说,按照目前的价格,以常见的一艘功率1000匹的采砂船计算,每晚可采砂5000方以上,按每方砂利润20元计算,一夜就可获利10万元以上。
湖南,三湘四水,河港纵横,是河砂资源大省。在高额利润驱动下,非法采砂船四处横行,大大小小的河道因乱采滥挖而千疮百孔。2013年10月,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刘曙调查发现,“在长沙市宁乡县青山桥镇,挖堤、挖田、挖山采砂洗砂成了第一产业,各类采砂场就有十几个,周边其他乡镇也是这样。”
湖南省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办公室2012年公布的一组数据触目惊心—年采砂总量为1.7亿吨,洞庭湖区年采砂量为7000多万吨;3701艘采砂船中,无证采砂船1575艘;2979个砂石场(码头)中,无证砂场(码头)1534个;近6亿立方米采砂尾堆分布在湖南境内各河道和洞庭湖区。非法作业占比近50%,其对河道生态、防洪、航道安全等破坏之巨更令人震惊。
绿色潇湘环保组织负责人毛建伟多年来持续关注湘江流域环保问题,在多年的追踪中发现,非法采砂对湘江“破坏非常大”,有些地方甚至是“毁灭性的”。非法采砂最大的危险是直接毁掉防洪堤及其他河道工程。他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,每天晚上,砂老板们就把挖沙船直接开到防洪堤边上,仅一艘船一晚上就能挖出一个大缺口,有时候船更多,“挖起来非常快”。
今年3月,正值春汛期间,湖南防汛抗洪任务压头,非法采砂导致岳阳市平江县290多米的汨罗江河堤严重损毁,湖南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赶赴平江县,现场督促修复河堤。
非法采砂对防洪的另一严重影响在于,采砂会降低部分河床,使河水形成漩涡,影响行洪速度,洪水来临时可能发生决堤。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”在湘江干流上,像橘子洲这样的沙洲并不鲜见,然而,非法采砂可能会让这些经千百年形成的沙洲毁于一旦。“湘潭的杨梅洲被挖掉了三分之一,易俗河白沙洲只剩下一半了。”一提及此事,毛建伟痛心疾首。
比挖沙船更让毛建伟感到可怕的是吸沙船。“那就是一个超级吸尘器,直接把水底的泥沙、小鱼小虾和水生植物全部吸进去”。毛建伟形容,吸沙船所到之处就是“三光”式的“毁灭性的破坏”。与此同时,如果在航道内开采及乱堆乱弃,还会改变水的流向流程,恶化航道条件,威胁通航安全。记者调查发现,在沅江泸溪县送溪口段,成片的尾堆和采砂船占据大部分河道,对水运的影响一望而知。
“湖南再大规模挖沙的话,对河流生态、航运安全的影响就太大了,多少年都恢复不了。”湖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监督处处长刘帅忧心忡忡地说。机制砂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河砂的替代品,2014年其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70%。
|